我与印刷制版的17年情结
第一次接触photoshop就是在上班的第一天,1996年8月12日,我接到报社上班通知,被安排在县级机关报的照排中心,部门很小,仅3个人,当时报社的照排中心刚成立不久,原本只有2位排版人员,电脑与照排机又问题不断,所以就新增了我这个岗位。
虽然大学里学得是计算机,但是对于照排系统则完全是陌生的,原先的排版人员不可能告诉你这个系统的原理,所以就加班加点地琢磨手头上仅有的几份资料。
两周后,对系统有了一个大致轮廓:DOS系统、BDDOS中文环境、HG录入系统、photoshop图像扫描处理软件、TIFF转PIC图片格式转换工具、NPM报纸组版系统、方正93B单色发排系统(属于早期的RIP系统,软硬件结合)、748分辨率的CBTX08照排机,290*400平版型华光激光排照胶片,暗室手工冲洗定影。除了photoshop和方正93B发排系统是基于windows 3.1的,其它都是在DOS环境运行。
虽然了解了系统的组成,但是系统的原理并不清楚,当时不懂印刷的原理,直到后来明白了胶印原理——基于水油不相容的原理平版印刷。之前,我一直以为印刷就是凸版的。
工作期间,也触到上级与兄弟报社的运营管理情况,有些经济条件稍好的单位,已经采用windows环境下的WITS组版系统,严格的说,WITS只能算是一半属于可视化一半属于批处理排版系统。
工作中,基于照排中心与印刷厂的密切联系,慢慢地也开始了解印刷的一些工艺——晒版、冲洗、上机、试印、修版、签样印刷等等。当时的报社印刷厂是一家企业管理的单位,印刷报纸只是小部分任务,更多地工作是社会上各式各样的其它业务,书刊、票据、文件、通告等等,报社印刷厂当时还没有条件印刷真正意义上的彩稿,最多是三四色套印,当时报社还有部分业务采用套色印刷。
直到后来,印刷厂厂长受发达地区的印刷市场诱惑,想用单色试印四色彩稿,找我输出菲林,而当时我们的发排系统是单色的,没分色功能,所以只能手工前端分色,在这种情况下,我开始接触到了四色印刷原理——分色、前端加网、网线数、网角等等。
2000年前后,社会上普及采用的桌面出版系统(DTP)是苹果电脑+PHOTOSHOP+ILLUSTRATOR+PAGEMAKER,有些报社已开始使用可视华的专业排版系统方正飞腾,方正发排系统也已经推出了全部软件形式的世纪RIP(即PSPNT RIP),直至今天,方正RIP一直垄断着国内及东亚地区的印前输出市场。
通常机关单位里的技术升级与进步是被动的,很少会为了追求利润去迎合市场需求。所以,我们工作一直受到技术的限制,报社里最大的活动空间就是阅读室,订阅了上百种报刊,有些大报与新潮都市报上的美观效果,在我们的旧系统里很多都无法实现。
所以,我利用个人业余时间开了一个制版工作室,在业余时承接制版业务,既可获得一份收入,还可以学习积累相关技能,我当时采用的输出方式B2幅面的canon KT激光印字机打印硫酸纸或绦纶膜,遇到彩稿或要求较高的稿件,就发送至义乌输出菲林。当时价格为28元/P,如今只需11元/P。
2003年,非典型那一年的春天,因为各种际遇我辞职下海,在义乌适应了将近半个年左右时间后,创办了义乌市文鼎电脑培训中心,创办之初就定位于以平面设计与印刷制版为主要培训方向,同时结合市场需求,开发新课程、新领域。
直到至今,8年多来,已共计培训出4、5千名学员,有些早已成为制版行业较有经验的师傅先辈,也有些已放弃了制版转向其它,但是我始终坚持认为,除过硬的扎实技术,还需要把握与引导市场的能力,这样有机会成为行业领头羊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