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是文鼎电脑培训中心应老师在1999年冬天写的一篇文章,发表在某小报的“乐在其中”栏目,当时的互联网刚刚兴起,也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一次高潮。十二年后,当我们回过头来看这十二年的历程,梳理这其间的变与不变,你一定会有更多的心得体会……,转摘这篇文章,也让后来的青年人,可以了解一下十二年的网络是什么样子的。
我是学电脑的,我也爱电脑,我还靠它谋生。
从286开始学到现在,“跌跌撞撞”好几年了,如今,总算拥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玩艺儿。在各种媒体的吆喝下,我也买了只“猫”,学着“冲浪”,一段时间来,也就习惯了每天在它面前坐上一两个小时。所以,慢慢地也就熟识了象“新浪、搜狐、8848、21CN、网易、易趣……”等一些新词。
对于所处的时代,我们习惯以“日新月异”来形容,并叫它“信息社会”。其中,“网络”应算是佼佼者,它给我们所带来的便捷交流方式是前所未有。何婷芳的故事(借助网络,让全世界的名医为病人会诊);恒升诉王洪(BBS发言惹的大祸,消费者赔厂家50万);首届“网姐”大赛(借助网络,还可以替坐在轮椅上的女孩子捍卫“网姐”的桂冠),这些便是好例子。所以,现在年轻人个个削尖及袋往网络行业钻。各式企业也把各自的产品搬上“网”。一时间,网络直播、网络书店、网上超市还有什么虚拟社区之类的……大量涌现,品种五花八门。甚至还有人玩起了“网上生存”,当然,二十几个小时可以不吃饭,拿窗帘当被子盖,还可以二、三天不刷牙的“网上生活”,实在叫人不敢恭维,确实也算不上高质量、有品味的。当然,在网络这片“公共信息区”,好的坏的全都挤进来了……
作为网民,我不想成“虫”,也害怕成“虫”。因为,那无非是:每天收发多达几兆的电子邮件;在各式BBS上到处乱贴;在聊天室里通宵达旦地“侃”;还有就是成天围着各类游戏……最后便是划出部分工资作专款。对于这些,我肯定会是力不从心的。
就我而言,除了查阅些资料外,至今,我还没有能充分感受网络的恩惠。因为网络里还有太多太多的东西等待我们去开拓、去规范、去完善。
网络里尽管还没有我的衣、食、住、行,在网络上我也还找不到自己的落脚点。但网络带给我的是冲动和惊喜,网络已留给我太多的喜、怒、哀、乐,网络终将会是我的“挚爱”。
电脑似水,网络似海,我似鱼。
|